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

「我們只是路過」——時間洪流中的兩位時代女性


(網路上流傳的文章,經改寫後:)

我們只是路過

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傳奇影星瑪麗蓮夢露,都生於1926年,命運的起點相同,卻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。

她們同時啟程,卻奔向迥異的終點。

瑪麗蓮夢露的生命在36歲戛然而止,那個時代還沒有迎來手機的光景;而伊莉莎白女王則見證了數位時代的興起,甚至親眼目睹「元宇宙」的誕生。

在她們30歲那年,倫敦的一場電影首映會,讓這兩位世紀女性短暫交會。

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

生命如蝶:在變化中優雅綻放


Generated by Flux

在大自然的奇蹟之中,毛毛蟲化蛹、破繭成蝶的過程,無疑是一場最動人的蛻變。從爬行於葉間的幼蟲,到靜默於蛹中的轉化,再到振翅高飛的蝴蝶,這一切似乎昭示著生命的奧秘。然後呢?當蝴蝶翩然起舞,生命的旅程是否往終點邁進?

佛法告訴我們: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。」萬物都在變化,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「我」。蝴蝶終將凋零,身體歸於塵土,但生命的因緣未曾停止,牠的存在已然影響著周遭的一切。

正如《人生無常,當下最真──看淡生死人生的32堂心靈禪修》一書中所述,我們應該學習在無常中找到內心的平靜,接受生命的變化,活在當下。

生命的流轉:從一到無限

蝴蝶的一生,從毛毛蟲到成蝶,最後再化作養分滋養大地,或許軀殼消失了,但曾經帶來的美麗、授粉的功用、留給世界的片刻驚艷,卻仍然在時間的長河中延續。
註:本文含有聯盟行銷連結,如果您點按並購買,作者可能有些許回饋金收入,但您不必負擔任何成本。
這與佛法中「緣起」的概念不謀而合 — — 萬事萬物皆因因緣而生,也因因緣而滅,沒有獨立存在的「自我」,只有不斷流轉的因果關係。就如同我們的人生,際遇交錯、喜樂悲歡,無一不是因緣匯聚而成的當下。

《緣起性空通往一切美好:放下執著、人生沒煩惱的佛法36問》一書中,作者深入探討緣起性空的智慧,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實踐,放下執著,迎接生命的無常。

學習蝴蝶的智慧:在變化中自在

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,總有低谷與高峰,宛如毛毛蟲的掙扎、蛹中的沈潛,直到某天破繭而出,發現自己已能飛翔。然而,當我們執著於「飛翔」的狀態,便會害怕失去,恐懼變遷。

佛陀教導我們:「受即是苦,離受得樂。」當我們學會不執著於當下的得失,便能在變化中安住,在人生的流轉中自在如蝶,優雅地隨緣而行。

《與無常共處:108篇生活的智慧》一書指出,接受無常,才能真正體驗生命的美好,學會在變化中找到內心的平靜。

最終,蝶之後是什麼?

或許,答案並不重要。因為真正值得關注的,不是終點,而是當下每一刻的體驗。蝴蝶舞動的瞬間,已經活出最美的自己;而我們,也可以在每一個當下,學習活得自在、優雅,無懼變遷。

願我們都能如蝶般自在,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場蛻變,並在無常中覺醒智慧。

#光影拾穗 #大鳳蝶 #仙丹花 #生命無常 #佛法智慧 #蝴蝶蛻變 #緣起性空 #活在當下

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

邂逅櫻花與綠繡眼的詩意時刻

轉過社區小巷的轉角,一棵不高的櫻花樹正值盛放,猝不及防映入眼簾。來時未曾留意,去時卻因視角的巧合,才未與它錯身而過。仿若冥冥之中,自有安排。

「如何讓你遇見我,在我最美麗的時刻?
為此,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,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。
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,長在你必經的路旁……」

席慕蓉的詩句在腦海中輕輕浮現,如呢喃低語,將這場邂逅點綴得更添幾分宿命的韻味。

原以為只是與一樹繁花不期而遇,卻未曾料想,枝葉間竟有數隻綠繡眼雀躍其間,輕盈地穿梭在花間,啄取著沁甜的花汁。牠們靈動輕盈的身影如詩,如夢,似乎對我的存在毫不設防。我屏息靠近,卻又不敢太近,唯恐打破這份微妙的和諧。

手機鏡頭無法如單眼相機般拉近,捕捉牠們更清晰的模樣。然而,或許美好本就該如此——看得太清,便少了些想像的餘地;靠得太近,便多了些現實的銳利。愛情亦如是,最動人的,往往是那種既渴望親近,又害怕驚擾的忐忑心緒。於是,我靜靜凝視,讓這瞬間,停駐在剛剛好的距離,成為心底最溫柔的風景。

#綠繡眼 #席慕蓉 #一棵開花的樹 #遠觀與靠近 #生態攝影

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

善良與堅韌:走過傷痛,擁抱生命

Generated by Flux

我們會自我療癒,但不會忘記。

在人生的旅途中,傷痛和失落似乎無可避免。面對過去的傷痕,我們常常思索,該如何走出陰霾,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。Netflix電影《哈里斯夫人去巴黎》(Mrs. Harris Goes to Paris, 2022)中,女主角哈里斯夫人便是在失落中尋找希望的最佳典範。

她失去摯愛的丈夫,但並未止步於悲傷,而是展現非凡的勇氣,選擇圓一個小小的夢 — — 擁有一件迪奧禮服。這不是奢侈的物質追求,而是決心重新擁抱生活,再度肯定自我價值。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每一個人,即便前路充滿挑戰,人依然可以選擇追尋幸福。

哈里斯夫人搭機從倫敦飛往時尚之都巴黎,遇到同有喪妻之痛的一位侯爵。她說出「我們會自我療癒,但不會忘記」這句話,彷彿為許多人說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。

2025年1月25日 星期六

放手的愛:深沉無私的親情

Generated by Flux

有時候願意放手的人,比留住你的人更愛你。

《童心列車》(The Children’s Train)這部電影,一句話道盡母愛的深沉與無私。

為人母者明白,真正的愛,是尊重孩子的選擇,即使這表示分離。

這份愛與佛陀所說的「無我」精神不謀而合。《金剛經》中提到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原來,世間的一切關係,都是短暫的。當我們執著於占有或控制,便無法真正成全他人。釋懷,是對緣分的尊重,更是愛的圓滿表現。

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

從當下走向未來:信仰與期待的智慧

朋友傳來的「早安圖」,帶給我們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啟示:「你所期待的美好,都在前方靜靜等候。」它像是一盞心靈明燈,指引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,不斷前行,迎向那份屬於自己的美好。

佛陀曾說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」(見《金剛經》;推薦閱讀:能斷:金剛經給你強大)這話啟示我們,雖然期待美好的未來是人之常情,但真正的美好,並非單單存在於未來,而是在於我們此刻所播下的種子。就像《當下的力量》提到的:

當我們專注於當下,每一刻都能成為通往解脫的門戶。

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欣賞花的真諦:超越美麗與哀愁的對話


花只能呈現一種美麗的哀愁,而且瞬間即逝,像在說故事,那才是我覺得花很美的原因。我想捕捉那一點。

《到我們為止》(It Ends with Us)電影裡女主角莉莉激昂地說,眼神流露出對花朵短暫生命的深刻體悟。

她剛租下一間店面,準備打造成自己的花店。

她開始整理,一位少婦因店外舊店主留下的徵人啟事而走進來。

得知莉莉計劃開設花店後,女子坦言:我不喜歡花,覺得花店令人沮喪。我想要的是充滿生命力的東西,而不是那些正在凋零、需要人們善後的花朵。

《花藝之道》一書提到,許多觀葉植物如常春藤、萬年青,象徵著生命力的延續,與她的觀點不謀而合。也許對她來說,觀葉植物會比切花更能傳遞「活著」的意義。

莉莉同意她的看法,說:「現代人不懂得欣賞花的美麗,像叫賣一樣訂花。」《花藝之道》也提到,東方插花藝術講究留白與自然,強調花材與空間的對話。而現代的訂花文化,似乎失去了這種細膩的情感聯繫。

女子被莉莉的描述打動,驚嘆道:「你的形容超美的。」決定加入莉莉的行列。

花朵的美麗在於它的短暫,正如生命中的許多瞬間,稍縱即逝,卻深刻動人。

「我們只是路過」——時間洪流中的兩位時代女性

(網路上流傳的文章,經改寫後:) 我們只是路過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美國傳奇影星瑪麗蓮夢露,都生於1926年,命運的起點相同,卻踏上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。 她們同時啟程,卻奔向迥異的終點。 瑪麗蓮夢露的生命在36歲戛然而止,那個時代還沒有迎來手機的光景;而伊莉莎白女王則見證了數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