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

從一杯苦咖啡,品出人生的甜


台劇《歡迎光臨二代咖啡》中,嫁來台灣的日本妻子一句輕描淡寫的台詞:「咖啡,愈苦愈好」,竟像一滴濃縮的人生萃取液,滴入我心。

她面帶微笑,語氣平和,彷彿在談再平常不過的小事。我心裡卻「噹」地一聲,像是人生這杯混濁的咖啡,被悄悄攪動。

咖啡的苦,是它的靈魂。

若你曾喝過手沖深焙黑咖啡或義式濃縮咖啡,就知道那種苦,不是讓人皺眉的刁鑽,而是像一種宣告——「我沒加糖,來真的。」

我們的人生,也常常這麼「來真的」。有時是工作上的無力,有時是愛情裡的遺憾,或只是某個晴天裡突如其來的孤單。這些片段,就像是生活裡的「深焙豆」,烘得很深,但香氣也因此特別持久。

Youtube影片

這位日本妻子接著說,因為咖啡苦,其他一切事情才甜了起來。每當品味一杯深焙黑咖啡,那濃郁的苦澀如同生命中那些不可逃避的挑戰,然而它藏著回甘的餘韻。《冠軍咖啡師 手沖咖啡哲學》一書作者井崎英典,以冠軍身分教讀者如何選豆、控溫、沖煮,每一個細節都如人生中一次次磨練——只要苦得恰到好處,回甘才會更深刻

而在《就是想喝好咖啡:中川鱷魚的咖啡哲學》裡,中川先生說,他從咖啡那琥珀色的液體中聽見內在的聲音。那聲音有時低沉、有時柔軟,告訴他:正是苦,才讓你重新認識自己,學會柔軟也懂得堅持。

更讓人動容的是梁實秋的散文集《有喜有悲才是人生,有苦有甜才是生活》,以細膩的文字描述人生的情節——「苦」和「甜」如生活中的陰與陽相互呼應,正因為這並非單一調味,我們才能真正體會滋味的完整性

這句話完美詮釋了那位日本妻子的心境——她並不抗拒咖啡的苦,反而願意從中感受那份層次與真實,就像我們在現實裡學會不委屈、不討好,反而活得更像自己。畢竟,人生的苦,是為了讓我們有感覺地品嘗甜。

誠然,有些甜,若不是在苦中嘗到,根本感覺不到。

就像一位好友曾說,他在國外求學時每天打三份工,日子辛苦得像咖啡粉被反覆沖泡。但某個夜晚,他在便利商店買了一杯不到一美元的熱拿鐵,站在雪地裡喝下第一口時,竟紅了眼眶。他說:「那杯拿鐵,是我這輩子喝過最甜的東西。」

甜,其實是從比較中生出來的;而比較的單位,就是苦。

回到現實,當你在某個午後,終於完成一項難搞的專案,或安靜坐下喘口氣時,那一杯咖啡的苦味,就變得格外值得紀念。

你會發現,原來人生不是要消滅所有的苦,而是學會如何泡一杯「苦得剛剛好」的咖啡。

也許,我們不該那麼急著把生活沖淡。把苦磨成粉,用對的溫度沖泡,也許反而能煮出一杯值得回味的日常。

Amazon.com有一本書,書名叫《The Coffee Lover’s Bible: Change Your Coffee, Change Your Life》。書名本身就像是一則寓言,告訴我們一杯咖啡可以改變的其實不只是清晨的心情,而是看待人生的整個方式。它就像給咖啡信徒的溫柔告白,也像深諳生活本質的老朋友拍拍我們的肩膀說:「別怕生活的苦澀,咖啡會懂你。」

書中強調的不是什麼時尚飲食法,而是一種「換個角度看待苦與甜」的生活哲學。作者說:選對一杯咖啡,挑選一杯好咖啡,不只是為了追求風味,而是一種日常的覺察、對自己生活節奏的重新定義,更是選擇對自己誠實的生活方式。

書中強調:那些微微的苦、溫柔的酸、細緻的香氣與最後才浮現的回甘,都是人生風景的縮影。我們無法要求人生像三合一咖啡那樣即溶即甜,而應該像一杯手沖黑咖啡,耐心等待它的變化,才能喝出其中屬於自己的層次。

正如書中所說:改變咖啡,其實也是在改變你對生活的口味與態度。也許我們都該從那杯微苦的咖啡裡,重新找回對甘甜的感受力。

他建議我們用心感受每一次入口的溫度、苦韻與餘甘,因為那其實也在訓練我們的心,去擁抱那些看似不完美卻真實存在的情緒與經歷。

畢竟,正是那一點點「不那麼好入口的苦」,才讓我們更懂什麼叫回甘。就像人生,有時候,必須先熬過不加糖的時光,甜,才會真正有意義。

有趣的是,Amazon上一本風格奇妙的書《The Coffee Lover's Diet》,作者Dr. Bob Arnot提倡「喝咖啡可以減重又增幸福感」。書中不斷強調「喝苦的黑咖啡,不加糖、不加奶」,我心裡想:啊,原來連減肥都得從「吃點苦」開始,才會有成就感。

說到底,我們其實不怕苦,只怕白苦。

人生若苦得有意義,苦得能轉化為回甘的餘韻,那麼它反而會像好咖啡一樣——值得一喝再喝,甚至回味無窮。

寫下這些思緒的時候,幾本書不約而同地,從咖啡的苦與香之間,讓我們看見了人生的韻味。

一本是子陽的《黑咖啡幸福學》。書裡說:「咖啡豆要經歷萬道工序的淬鍊,才能達到極致的回甘。」這不正是我們每天在生活裡體會的嗎?那些煎熬、誤解、不被理解的時刻,就像烘焙過程中那無法略過的高溫與翻攪。少了那些火候,甜味根本不會浮現。

而在《如何品飲咖啡》一書中,則更進一步教我們用感官去體會──不只是味蕾,而是用心感受那一杯咖啡裡的時間、溫度與故事。這讓人想到:有時我們太急著把苦當作錯誤,卻忘了它可能是通往甘甜的橋。人生像杯咖啡,不能光靠糖來甜,還要靠品味來理解。

最後,我們可以從《咖啡學人》一書,看到作者在創業過程中,一次次從失敗裡站起來的紀錄。他不是靠運氣釀出香味,而是一點一滴磨出來的。那裡的每一滴苦,不是毒藥,而是養分。看完後,重新端起那杯黑咖啡,竟覺得它溫柔了起來。

結尾時,讓我們重溫那句話:「咖啡,愈苦愈好。」

願我們每個人,都能把生活沖得剛剛好,既不焦苦,也不淡然,帶著一點辛香、一點幽默,再加上一點點溫柔的回甘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雲與影之間:颱風前的藍天錯覺與愛情裡的光影故事 | 用雲寫日記

午後的陽光在水面上閃爍,像是有一雙手輕輕撫過湖心。天空被一抹亮白的雲占據,輪廓清晰,像被細膩雕琢的石膏,浮在高空。這雲很大,卻輕盈得不著痕跡,讓人幾乎忘了它正被無形的風推向遠方。 空氣裡有熱度,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壓力。人們說,颱風來之前的天色總是特別美,那美不只是顏色,還有一種...